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》(GB 50034-2013)是中国针对建筑照明设计的国家标准,旨在确保建筑照明的舒适性、节能性和环保性。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概述:
建筑类型: 适用于各类建筑,包括民用建筑、工业建筑、公共建筑等。
照明系统: 涵盖建筑室内外照明系统的设计、施工、验收和运行维护。
舒适性: 确保照明环境的亮度、均匀度、色温和显色性符合舒适性要求。
节能性: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,减少能源消耗。
环保性: 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,减少环境污染。
照度标准: 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功能,确定照度标准。
均匀度: 确保照明均匀度符合要求,避免过亮或过暗的区域。
色温: 根据不同使用场景,选择合适的色温(如暖白光、中性光、冷白光等)。
显色性: 确保照明光源的显色指数(CRI)符合要求,保证物体颜色真实。
一般照明: 提供均匀的照明,满足基本视觉需求。
局部照明: 针对特定区域或任务,提供集中照明。
装饰照明: 用于美化环境,增强建筑艺术效果。
应急照明: 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照明,确保人员安全疏散。
光源类型: 根据使用需求,选择合适的光源(如LED、荧光灯、卤素灯等)。
灯具类型: 根据照明需求,选择合适的灯具(如筒灯、面板灯、投光灯等)。
能效等级: 选用高能效的光源和灯具,减少能源消耗。
手动控制: 采用开关、调光器等手动控制设备。
自动控制: 采用感应器、定时器等自动控制设备,实现智能照明。
场景控制: 根据不同使用场景,预设照明模式,实现一键切换。
节能措施: 采用节能灯具、高效光源、智能控制系统等节能措施。
环保材料: 选用环保材料和设备,减少环境污染。
光污染控制: 控制室外照明的光污染,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天文观测的影响。
施工要求: 制定详细的施工要求,确保施工质量。
验收标准: 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,确保照明系统符合设计要求。
运行管理: 制定并执行运行管理制度,确保照明系统正常运行。
维护计划: 制定并执行维护计划,确保照明系统持续有效运行。
附录A: 照度标准参考值。
附录B: 照明设计计算方法和公式。
附录C: 节能与环保技术推荐。
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》(GB 50034-2013)为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、建造和运行提供了全面的指导。通过遵循该规范,可以确保建筑照明的舒适性、节能性和环保性,满足建筑的特殊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