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》(GB 50736-2016)是中国针对民用建筑供暖、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计的国家标准,旨在确保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、节能性和环保性。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概述:
建筑类型: 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,包括住宅、办公楼、商场、酒店、医院、学校等。
系统范围: 涵盖供暖、通风、空气调节(HVAC)系统的设计、施工、验收和运行维护。
舒适性: 确保室内环境的温度、湿度、空气质量和噪声水平符合舒适性要求。
节能性: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,减少能源消耗。
环保性: 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,减少环境污染。
温度: 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功能,确定室内设计温度。
湿度: 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功能,确定室内设计湿度。
空气质量: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,控制CO2浓度、PM2.5等污染物。
噪声: 控制室内噪声水平,确保符合舒适性要求。
热源选择: 根据建筑类型和当地能源条件,选择合适的热源(如锅炉、热泵、区域供热等)。
供暖方式: 确定供暖方式(如散热器、地板辐射供暖、空气调节等)。
热负荷计算: 进行详细的热负荷计算,确保供暖系统满足需求。
通风方式: 确定通风方式(如自然通风、机械通风、混合通风等)。
通风量计算: 进行详细的通风量计算,确保室内空气质量。
排风系统: 设计合理的排风系统,确保污染物及时排出。
空调方式: 确定空调方式(如中央空调、分体空调、多联机等)。
冷热源选择: 根据建筑类型和当地气候条件,选择合适的冷热源(如冷水机组、热泵、冷却塔等)。
空调负荷计算: 进行详细的空调负荷计算,确保空调系统满足需求。
自动化控制: 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,实现温度、湿度、空气质量等参数的自动调节。
节能控制: 采用节能控制策略,如变频控制、时间控制、需求控制等。
监控系统: 安装监控系统,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和能耗。
节能设备: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,如高效锅炉、高效空调机组、高效风机等。
可再生能源: 利用可再生能源,如太阳能、地热能等。
环保材料: 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,减少环境污染。
消防设施: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,如排烟系统、防火阀等。
安全措施: 确保系统设计符合消防安全要求,防止火灾和爆炸风险。
验收标准: 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,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要求。
运行维护: 制定并执行运行维护计划,确保系统持续有效运行。
定期检测: 定期检测系统运行状态和能耗,确保符合标准。
附录A: 室内设计参数参考值。
附录B: 热负荷和空调负荷计算方法。
附录C: 节能技术和设备推荐。
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》(GB 50736-2016)为民用建筑供暖、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、建造和运行提供了全面的指导。通过遵循该规范,可以确保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、节能性和环保性,满足民用建筑的特殊要求。